|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華人宗教研究》第23期「危機與轉機:後疫情時代台灣基督教會的發展」專輯|
目次
.專輯導論
「危機與轉機:後疫情時代台灣基督教會的發展」專輯導言|王韻
.專輯論文
後疫情的大公想像:藉大專靈修班思考台灣福音派教會作為想像的共同體|陳世賢
後疫情時代下大專生福音事工之策略與蛻變─以東海大學學生團契為例|曾祖漢
危機或轉機?台灣眾召會對新冠肺炎的反應|鄭伊芳、周復初
探討疫情前後個人聚會型態之改變與後疫情時代教會的未來發展:以台北靈糧堂為例|劉彥瑭
.一般論文
台灣基督教保守運動的策略營造、政治組織發展與運動動員分析|楊鳳麟
────
■ 後疫情的大公想像:藉大專靈修班思考臺灣福音派教會作為想像的共同體
陳世賢
*牛津大學威克里夫學堂應用神學碩士
本文關注臺灣新教福音派教會的大公性(catholicity)如何受疫情影響,特別聚焦於校園福音團契所舉辦的「大專靈修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試圖提出一個以基督教營隊理解大公性的視角。
文章先定位臺灣福音派教會的大公性於大公視野中的位置。隨後,在「接受性大公主義」(receptive ecumenism)的立場中引用沃弗(Miroslav Volf)的「大公人」神學論述,指出個別基督徒就可作為大公性的基本單位並從其他信徒處學習。接著,本文借用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社會想像」以及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想像的共同體」概念,指出大公性核心是一種「基督教的想像共同體」,此想像力可被跨教會與宗派的聚集(如大專靈修班)具體化,進而擴展個別基督徒的教會想像,使基督徒更加具備個人的大公性。最後,本文藉過往十年大專靈修班的統計數據,指出該營隊形塑了臺灣福音派的大公想像,並略為探討新冠疫情中的營隊轉型對此型塑力的衝擊。
關鍵字:大公性、想像的共同體、沃弗、疫情、基督教營隊
────
■ 後疫情時代下大專生福音事工之策略與蛻變─以東海大學學生團契為例
曾祖漢
*台灣拿撒勒人會神學院助理教授
根據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於2022 年所做的台灣基督教會普查報告與111 學年教育部統計的大專一年級的人數資料,我國大一新生的基督徒比率僅有2.76%。在疫情的影響下,基督徒人口總數衰退是事實,並在少子化的影響下,大專院校在基督徒新生的比例與人口上都是明顯的衰退。筆者認為在這樣的勢頭下,大學福音事工必須要有一定策略與改變,不然這個衰退將會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本文的目的將分析基督徒大專生衰退的可能原因,筆者採用世俗化理論作為參照,並以東海大學學生團契為例子,試圖提供一個處境化的應對策略與改變的方向,化危機為轉機。
關鍵字:基督徒大學生、多元化、大專福音事工、世俗化
────
■ 危機或轉機?台灣眾召會對新冠肺炎的反應
鄭伊芳
*台灣基督徒信仰研究學會研究員
周復初
*國立中央大學機械系榮譽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基督宗教帶來全面性的影響,包括實體聚會受限制,以及個人靈性生活的減弱,是基督宗教的危機。台灣眾召會根據《聖經》,重新詮釋疫情為「產難」,並採取線上互動、人人盡功用的聚會模式,使得眾召會得以重新凝聚共識。在實行上,積極於線上福音和牧養,鄉鎮開展和在大學校園傳揚「萬邦的福音」,以至於2022 年底已建立19 處鄉鎮召會。同時,面對海外開展的受限制,改向台灣的外籍學生傳揚福音,2022 年開始有第一次的全台外語生聚會。台灣眾召會面對疫情,在危機管理的縮減、預備、反應及恢復階段中,尋求因應策略,使得疫情對眾召會是危機,也是轉機。
關鍵字:新冠肺炎、危機管理、線上聚會、鄉鎮開展、外語生福音
────
■ 探討疫情前後個人聚會型態之改變與後疫情時代教會的未來發展:以台北靈糧堂為例
劉彥瑭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生
自2019 年新冠疫情在我國發生以來,政府的相關防疫政策對於各宗教團體的相關限制,導致其聚會模式發生重大的轉變,對於宗教界來說衝擊十分巨大。讓人困惑的是,在疫情趨緩、生活逐漸步回正軌之時,宗教團體的回復速度卻相對緩慢,我國基督教實體會眾流失之程度,亦較其它國家嚴重,難以完全回流。目前多數的研究,多著重於量化分析,統計與觀察教會會友數量之趨勢,卻較少以質化研究之方式,探討「為何會友選擇不回到教會聚會?」
是此,本研究以訪談方式,了解會友流失的原因,並以台北靈糧堂此一大型基督教教會為例,在先期研究當中,訪談了四位各級領導成員,各自對於該問題提出見解與想法;後再以訪談方式,透過訪談九位不同背景之受訪者,和先期研究中得到之初步假設進行對照,以期對疫情對宗教影響、教會治理實務和後疫情時代之展望做出貢獻。
關鍵字:新冠疫情、實體聚會會眾、台北靈糧堂、會眾流失原因、後疫情時代
────
■ 台灣基督教保守運動的策略營造、政治組織發展與運動動員分析
楊鳳麟
*國立臺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基督教保守運動為近十年來新興之社會運動,其試圖進軍公共事務,以基督教婚姻與家庭概念核心概念影響台灣社會。其運動目標明確,以作為反制運動對抗性別平權運動與婚姻平權運動之發展為核心基礎。在廣大的教會界人力動員與資源串連下,呈現出非常有組織化的經營步驟與運動策略。其以教會界高層知名領袖與牧師組成領導團隊,地方教會則提供行動所需之人力串連與資源動員協助,並發展出專業化的政黨組織以開展運動。
台灣基督教保守運動十分符合構框理論的分析,有明確的構框核心任務,展開基督教保守運動的營造策略;以動機框架,確立基督教保守運動的可動員資源與組織架構;透過框架設定方式,進行基督教保守運動的組織動員。
我們需正視其為重要的社會運動之事實,並持續關注此社會運動的後續發展與影響力。
關鍵字:基督教保守運動、反同、性別平等、社會運動、反制運動
────
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 | 2024 | (23)
Chen Shih-hsien, “The Imagined Catholicity after Covid: Considering Taiwanese Evangelical Churches as an Imagined Community through CEF Bible Camp.”
Tseng Tsu-han, “Strategie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Evangelical Ministr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 A Case Study of Tunghai University Student Fellowship.”
Cheng Yi-fang, Chou Fu-chu, “Crisis or Turnaround? The Response of the local churches in Taiwan to COVID-19.”
Liu Yen-tang, “The Changes in Personal Gathering Patterns Before and After the Pandemic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hurch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A Case Study of Taipei Bread of Life Christian Church.”
Yang Feng-lin, “Analysis of the Strategy Construction, Political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Movement Mobilization of the Christian Conservative Movement in Taiwan.”
──────
■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發行之《華人宗教研究》學術期刊,每年1月、7月出刊,隨時徵稿,舉凡有關以華人宗教信仰為主題之學術研究論著,誠摯邀請海內外不同領域之宗教研究學者賜稿。稿約及撰稿格式下載。投稿信箱:cscrtw@gmail.com。
■ 期刊之訂購,請洽詢新文豐出版社;電話:(02)2341-5293#13,聯絡人:張綾軒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