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華宗研形象圖

佈告欄

2025政大宗教研究生論壇-錄取公告

2025政大宗教研究生論壇-錄取公告

202504-08

2025政大宗教研究生論壇 錄取公告 本年度接獲投稿數量激增,錄取篇數亦創下史上新高。 在此恭喜諸位獲得錄取之投稿人,亦請按時繳交完整稿件,相關規範及議程規劃將另以電子郵件通知。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王汝彥                  “簰駕四海,道顯十方”—沅水流域簰鼓櫓教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114碩一 王重正               宗教知識、電影敘事與實務研究:《看到靈魂的那隻眼 師公》與《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比較與反思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交換生/北京清華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王學路                心病還須心藥醫:理解《傳習錄》的一個視角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碩士班 吳子頤                 新文化秩序中釋教法師角色的折衷與拼貼   輔仁大學中文系博士班 吳宏毅    《水滸傳》內術數之遁甲術芻議   國立政大宗教研究所碩二生 吳蕬安                 當代環保葬儀式之探究:以萬巒宗天宮「轉魂」儀式為例   國立政大宗教研究所 隨班附讀    吳譽靖        正一禪和科儀的當代調適:以臨水鳳儀宮道經團為例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一 宋祐翔           禪淨雙修於禪宗的歷程—以永明延壽的《禪淨四料簡》為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沈思                神明產業鏈-台灣民俗文化支持體系中的老店觀察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候選人 谷有量  《苯教大藏經》概述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那莫赫.逸幸      「救命」、「救生」、「救贖」:原住民歷史與當代不同宗教傳統之間的互動與競合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博士候選人 林堉璘         以干支的「自然哲學」觀解析民間「婚俗」裡神煞吉忌的對治行為—借「桃花女鬥周公」故事作情境探討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胡涼瑱      東海之嶗:從胡嶧陽看清代即墨民間神的創造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一生 胥遠芳        宮廟永續經營的挑戰:以普南宮新舊宮並存為例   輔仁大學宗教系博士生 范韻         論閭山法中的「煞」——一種精神分析的視角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 高志璋     宗教療癒專題研究—面對資訊科技時代,如何善用宗教科學教育協助學生調適身心之芻議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一生 高慧珊        都市宮廟與在地人文:以元太道堂『瘋神紀』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陳文瀚        觀音信仰中借貸行為與女性形象關係研究-以香港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生 陳秀英        書刀與天師道:從〈陸先生道門科略〉的靜室四物出發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114碩一 陳孟吟    刈火傳香:北港朝天宮「刈火」儀式中的文化記憶與象徵意義 佛光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碩二 陳映竹      邁向內在平靜之旅:以喬・卡巴金正念理論詮釋 《佛陀床邊故事》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三年級 陳翁清     臺灣二戰後鸞書中的「慈音聖佛」信仰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博士生 彭振雄           客家地域社會中宗教空間的歷史視角探討女神文化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二 黃羽婕        探究宗教組織的道務經營與推廣模式—以正和書院為例   佛光大學佛教學所博士候選人 葉宜庭             戰後宜蘭地區嵩山少林曹洞法脈發展-以真華為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葉聰霈        公開的秘傳知識:兩岸道教雜誌所載《崆峒問答》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生 熊佑庭      打破沉默的信仰:女性在宗教參與中的賦權與成長-以臺灣基督教福音宣教會為個案研究之問卷調查分析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宗教學碩士研究生 劉朴淳               科舉危機與三教突圍:晚明士紳林兆恩的宗教重構與實踐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班一年級 劉彥瑭                     亡者的政與教:試以民俗學視角再探白崇禧喪葬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班一年級生 蔡宗平            由民間信仰的視角來檢視東臺灣近代漢人移民史 輔仁大學宗教所博士生2年級 蔡珺蕾  留白山水畫中思仙信仰的隱現與再詮釋——以董其昌〈雲藏雨散圖〉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生 盧冠瑜                   地司太歲殷元帥功能及形像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三 盧梓滿           通敵的和尚:戰時廣東的六榕寺與鐵禪、謝為何(1938-1945)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班 戴卉羚   地方創生中的角色關係:宗教場域與跨部門文化資產保存協力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班四年級 戴瑋琳     跨文化靈性整合歷程:以南排灣族及南印度(Carnatic Classical Vocal)「聲音傳統 」為例   多倫多大學一年級博士班神學生 鍾憫  中文聖經中的「聖號」與「神名」翻譯—談譯詞詮釋容量與文化對話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生 釋慎行                   泰國現代鬼故事中的佛教僧侶角色與宗教意涵   國際佛教大學(泰國)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釋聖因            「機械法身」與「量子佛性」——「人工智慧」時代的佛教本體論重構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 顧國卉                宗教參與的女性賦權-以台灣 CGM 女性聖職者為例   -以上名單按投稿人姓名筆劃排序-

置頂
「第八屆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 主題:大否定時代下的教會牧養、關懷與宣教學術研討會徵稿

「第八屆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 主題:大否定時代下的教會牧養、關懷與宣教學術研討會徵稿

202501-17

「第八屆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 主題:大否定時代下的教會牧養、關懷與宣教學術研討會徵稿   會議日期: 2025年11月14日(五)~15日(六) 會議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文山區萬壽路64號) 大會語言為中文 論文繳交方式: 聯絡人:王 韻 副教授、或劉遠見 助理 電子郵件: lyjtimothy@gmail.com(劉遠見)、或ray.wang023@gmail.com(王韻) 郵寄地址: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王  韻 教授 注意事項:論文字數8000-12000之間。論文凡涉及版權部份,請事先取得原著者或出版者書面同意,本會編輯不負版權責任。請勿一稿兩投。本稿若曾以其他語文發表,請予註明並附寄原作品。來稿請用真實姓名,並附工作單位、職稱、通訊地址、電話、電子郵件、信箱地址與傳真號碼。論文題目及摘要收件截稿日期:2025年5月31日。 論文截稿日期:2025年10月25日。   詳情見附件

置頂 Hot
恭喜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創立主任李豐楙教授當選第33屆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

恭喜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創立主任李豐楙教授當選第33屆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

202207-07

恭喜政治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同時也是政大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創立主任的李豐楙老師當選第33屆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 中研院第33屆院士暨名譽院士選舉結果出爐 公布19位新科院士 3位名譽院士 李豐楙教授為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曾任本系教授並獲選本校107學年度傑出校友。其學術領域為道教文學、道教文化、華人宗教及道教圖像等,發表論文兩百餘篇,出版專著《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憂與遊:六朝隋唐仙道文學》、《仙境與遊歷:神仙世界的想像》、《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從聖教到道教:馬華社會的節俗、信仰與文化》等十一種;《東港迎王》、《台江內海迎王祭》等調查研究多部。研究方法兼綜經典文本、歷史文獻、田野調查及實踐經驗,在與西方的「聖與俗」理論對話中,根據民族思維的陰陽互補,提出「常與非常」的文化結構,詮釋漢文化的諸般現象:節慶狂歡、異常變化、謫凡類型、意外死亡以及解除法術等。兼綜宗教文學與文化研究,擴展中國文學研究的學術視野,並開拓道教文學、道教文化及華人宗教諸領域。曾獲兩次國科會(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9歐洲ICAS Book Prize(國際亞洲學者大會最佳華語圖書大獎);並受邀美國哈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擔任客座教授,擔任國科會中國文學門召集人、臺灣宗教學會第二任理事長、政大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 李豐楙教授為臺灣道教文學、華人宗教的第一代研究者,研究的質量與成果蜚然,具有創發性意義。其以道教文學為基,從先秦楚辭、兩漢墓葬圖像、六朝道經與詩歌,以至明清戲劇與小說,嘗試建構一「道教文學史」。並在相關研究中發展了「常與非常」的理論,以此詮釋漢文化的諸般現象,更由此延伸至臺灣的民俗節慶和宗教科儀調查。而在相關的調查裡,除了擅長的道教醮儀外,還涵括了王府的儒家儀式以及村落的里社結構、民藝陣頭等,全幅地描繪了宗教祭典的全景,在相關研究上具有標誌性的意義。其後從臺灣的調查經驗延伸至海外華人宗教,探討跨區域、跨種族華人宗教文化的共同特徵,以及因應當地需求所發展出的在地化宗教特色。近年更整理了個人所收藏的各式道教資料,與目前漢學界方興未艾的抄本、圖像等研究接軌、相互對話,深受國際學界肯定。 *中央研究院院士名單新聞稿: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7238

置頂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